你的位置:首页 > 关于公司 > 公司环境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在西方国家乖乖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外资企业到了中国以后就显得那么缺乏社会责任呢,为什么那么多财大气粗的国企和民企也都捂着荷包不想尽一份社会责任呢,我们是不是要从企业的一些顾虑来找找原因呢。

  首先,这些企业之所以缺乏社会责任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怕太出名。应该说,对一个企业来说,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出名是件好事,但在目前的一些地方微观环境里,企业的社会责任尽的太到位了,可能会引来其他的一些麻烦,诸如乡镇政府拉赞助、让你掏钱修路等各种名目的“责任”就都来了,所以很多企业宁愿选择不慈善、不捐助,闷声大发财,而不去惹这样的麻烦。

  其次,由于一些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并不是很透明,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活动中,势必要涉及到一些费用开支,如何处理财务清晰度和股东之间的意见不统一问题也是很麻烦的事,很多企业老总还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目的,“低调”做人做事。

  还有就是目前的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做的比较好的企业,国家相关的优惠和奖励政策不规范,不透明,没有一个统一可预期的标准也是很多企业不想尽社会责任的原因。如果企业因为在就业、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方面有突出贡献,政府方面能通过减税等政策加以鼓励,并且严格禁止各种摊派和检查,让企业能顺畅的开展日常生产,相信会有很多企业会因为政策优惠的“诱惑”而积极参加到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活动来。

  其实说到社会责任,按照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如果说一个企业能正常经营,维持利润率,解决一部分就业人群,让工人能及时发到工资,该涨工资就涨工资,笔者认为,这也算是尽到了社会责任。反倒是那些凭借垄断地位获取暴利到处撒钱“尽社会责任”的大型国企,该好好反思反思这社会责任尽的水分有多大,是不是该适时的“瘦瘦身”,给民企一些发展空间和利润,让它们也能分一杯羹,更好的解决城市就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如果真能如此,相信那时候的企业责任统计数据不会像现在这样让人脸上发烧